分享好友 供应首页 频道列表
1/5
民航应用型人才培养图1

民航应用型人才培养

2022-11-30 09:464450询价
价格:未填
发货:3天内
发送询价

教育是国家发展、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基石,高等教育是国力强大、民族昌盛、社会文明的重要推动力,承担着培养人才、发展科技、服务社会和传承创新文化的重要任务。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15)》第一次提出制定校企合作法规,并将其纳入国家教育体制重大改革试点范围,创新高等院校与科研院所、行业、企业联合培养人才的新机制。

首航环宇航空服务有限公司是国内多家与高校合作,培养本、专科学历层次民航应用型人才的联合办学的专业单位,近几年先后与( 广东省技师学院深圳校区、湘潭电大、 荆州长江大学、北京美国英语语言大学、北京现代管理大学、北京中关村学院、北京电器工程技术学院)等多所国内高等院校联合办学。开创了全国普通高校、校企合作培养应用型民航人才的先河。联合办学院校航空服务专业在校生700多人。截止2012年11月,各合作院校先后向国内外航空公司输送空中乘务员、地勤人员、向民航各大枢纽机场输送毕业生近500多人。各合作院校毕业生就业率始终保持在90%以上。

首航环宇航空服务有限公司已成为国际航空运输协(IATA),中国民航运输协会(CATA)的合作单位。我们的主要做法是:

一、重视人才培养方案制定  抓专业教师队伍  强化信息技术应用

在校企合作的过程中,公司组织高校有关专家、学者与行业专家、资深教员就人才培养方案进行研讨,“首届全国院校空乘专业教学与管理研讨会”。与高校、航空公司和用人单位共商育人大计,共寻培养和使用人员的结合点。校企共建课程体系,充分利用高校和行业优质教育资源。编辑出版有关专业教材,在教学实践中,企业承担各合作院校的专业课教学,派遣获得国际航协和中国航空运输协会颁发的《民航乘务教员资格证书》并在乘务岗位飞行十年以上的“双师型”教员授课,更新教学观念改进教学方法,鼓励学生利用信息手段主动学习,自主学习。

二、派出管理团队  全过程介入学生教学 营造职业化氛围

作为高端服务的一面旗帜,空乘人员早已不是“有一张天使面孔,魔鬼身材”就可以胜任的。航空公司在招聘人才时往往要综合考虑几方面条件:初选是外貌身材,更多的是考量综合素质,包括外语、专业知识、法律、时政常识、沟通技巧、心里素质、团队合作能力等。校企双方从经济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以及自身生存发展的高度,深层次的看待企业参与学生管理工作、教学的过程。找准校企双方的利益趋同点。与合作院校签订协议后,公司会向各合作院校派出由管理人员、专职教员、学生专职辅导员组成的管理团队,协助院校强化学生管理,营造职业化氛围,突出专业特色,学生实行半军事化管理,实行“三统一”(住宿、着装、行动),让学生在校期间养成纪律严明、训练有素的作风。

三、合作办学  合作育人  合作就业  合作发展

高等院校走“校企合作”之路培养民航应用型人才,其最终检验标尺是学生的就业率。十多年来,公司各合作院校毕业生之所有始终保持高就业率,与高校、行业和企业三方的合作互动密不可分。高校的优势是师资力量雄厚,有丰富的教学经验和教学实践,有较为完善的教学质量考核体制,劣势是财力有限,渠道不畅,在招生就业环节不能投入大量人力、财力用于沟通渠道。导致生源受限,就业面窄。企业的优势是资金雄厚、有广泛的市场渠道,熟谙航空公司、用人单位的操作规则,与媒介联系紧密、劣势是控制学生的教学资源相对匮乏,缺少理论上的总结和升华。航空公司的优势是位于买方市场,对于生源的先天素质和可塑性的把握更接近实际需要,劣势是需要前期高投入培训空乘与地勤。

通过校企合作办学,公司将招生和就业的两个环节从整个专业人才培养的链条中剥离出来,其发展思路是公司将大量人力、资金和渠道在采购(招生)和销售(就业)环节上。拓宽流通渠道,降低院校招生,就业成本,用专业化、规范化、市场化的运作争夺招生和就业二级市场。

利用政府搭台企业唱戏,连续两年通过我们中航空港向国内航空公司和全国各大机场地面输送了大批优秀人才,破解了毕业生就业难题。

为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推动高等教育在新的历史起点上科学发展,推动校企合作快速发展,我们既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也面临大发展的良好机遇。伴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增长,如何开创民航应用型人才培养之路,进而推动高校教育改革与发展,是历史赋予我们的责任。通过近几年的实践,我们体会到的。

一、高等院校层面:

1. 以就业为导向,以产、学、研为依托,强化服务意识,扩大校企合作办学互利互惠的结合点,完善合作办学功能。

2. 动态设置、调整专业和开发课程体系。

3. 运用市场化机制,建立优势互补,利益共享校企共建的实训基地。

4. 建立“双师型”师资团队。

5. 建立产、学、研结合的教学管理体系。

二、企业层面:

1. 树立长远的校企合作意识,为高校服务、为学生服务。

2. 提高自身校企合作能力,在形成合作体制上下大力气。

3. 加强对工学结合的管理于研究。

在此基础上,国家要从宏观层面为校企合作,产、学、研服务,提出政策性意见,指明方向。成立专门组织机构,统筹协调高等院校校企合作发展。

前路漫漫,任重道远。作为一个具有民族责任感,社会使命感的企业,我们在推进校企合作联合培养民航应用型人才方面迈出了第一步,为促进社会经济发展,建立和谐社会,协助政府解决高校毕业生就业贡献了微薄之力,今后我们将继续努力不断总结校企合作过程中的有关经验,建立健全长效机制,为我国的教育事业改革和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


反对 0
举报 0
收藏 0
评论 0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