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星及应用产业是国家战略性高技术产业。21世纪以来,全球范围卫星及应用产业发展非常迅猛,呈现持续快速增长态势。2014年,全球卫星产业的收入为2030亿美元,同比增长4%,高于全球经济平均增速(2.6%)。其中,卫星应用收入占60%以上,卫星制造及发射收入占11%。
多年来,我国卫星及应用产业取得了一系列重要成就,从全球在轨卫星数量来看,我国已位居全球第二位。
那么,在这个千亿、万亿市场的大盘子中,我国卫星及应用产业的体量占据多少?存在哪些发展短板?未来发展又将瞄准哪些方向?
我国卫星及应用产业发展现状
我国卫星及应用产业总体规模已超千亿元,发展空间有待进一步拓展。2013年,卫星通信产业规模约在200~300亿元之间,卫星导航和位置服务产业规模达1040亿元,卫星遥感产业规模较小,但融合了导航和遥感的地理信息产业年产值近2600亿元。
卫星通信:正在成长
与国外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卫星通信产业正处于成长期。就卫星通信产业链而言,处于下游的运营服务经济规模相对较大,而地面设备制造企业的经济规模相对较小,具备一定经济规模的企业并不多见。此外,我国卫星电视直播应用与产业化市场仍有待开拓、宽带多媒体卫星尚待发展、移动卫星通信应用需求迫切。
2014年,全球卫星通信市场规模达到了1213亿美元,商业卫星通信规模达到1009亿美元,其中卫星电视直播市场规模就达到了950亿美元,固定卫星通信规模达到171亿美元,移动卫星通信规模达到33亿美元。
我国卫星通信先后历经了东方红二号、三号、四号、五号卫星平台,已经形成了涉及固定、中继和直播,覆盖S、C、Ku、Ka频段的通信卫星系列,涵盖从小型到超大型各个通信卫星等级。
我国卫星通信业务主要类型是固定通信、广播业务和地面设备制造。
卫星导航:多而不强
现阶段我国涉足卫星导航与位置服务产业的企事业单位数量超过10000家,从业人员数量超过30万人,但微小企业仍是主体。国产品牌主要凭借低价竞争占有消费类终端市场,上游核心技术缺失导致我国企业获得的附加值较低,产业发展水平仍然较低,整体处于成长期。
欧洲全球导航卫星局(GSA)的评估显示,定位、导航及授时(PNT)市场收入在2014年已达到913亿美元。其中,基于GNSS的智能手机、个人导航终端、航空、精准农业、搜救终端等已成为GNSS的核心应用领域。
作为国家重要的空间基础设施,我国北斗卫星导航系统于2012年底正式向亚太及周边地区提供运行服务,预计2020年前完成全球组网。我国北斗卫星导航应用已经初步形成了覆盖全产业链的产品形态和较为完整的产业体系。